浅谈玉米带状种植与作物产量构成的关系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静[1] 邹清敏[1] 赵洪江[1] 

机构地区:[1]沈阳市种子管理站,沈阳110000

出  处:《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年第6期36-36,共1页Chinese Countryside Well-off Technology

摘  要:Donald 1951年在对三叶草的密度与产量关系做了一系列试验后发现,最初单位面积收获量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几乎完全是线性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位面积收获量在很大密度范围内表现出与密度是独立的。1953年Kira等的试验也证实了这种密度与产量关系在许多作物上都是相同的,并将这种关系称为“最终产量衡值法则”。1960年,殷宏章等对此明确提出了作物群体的自动调节概念,认为密度与产量的抛物线型关系,是作物群体自动调节与反馈现象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围绕作物田间结构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自动调节与人工调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关 键 词:产量构成因素 作物群体 带状种植 密度范围 玉米 自动调节 产量关系 单位面积 

分 类 号:S511[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