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说部”调查(一)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富育光[1] 

机构地区:[1]吉林省民族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00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3期108-122,共15页Social Science Front

摘  要: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满族仿佛已经为人熟知,而源自西方的现代教育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体系,实际上却使对于满族及其文化的研究过多地受制于书面资料,加上作为已经充分汉化或者说在近现代以后与汉族等其他中华民族的成员一道在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政治制度、教育体系等等方面日益现代化,日渐远离本民族固有文化传统的满族而言,自周之肃慎、汉之挹娄、南北朝之勿吉、唐之靺鞨、宋金元明之女真、清之满洲,绵延数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是否真的已经中断;文化记忆,是否真的已经湮灭?事实上满族的历史与文化不仅仅在典籍中,也在民间;不仅仅在关内,也在关外。由于能够滋养包括满族在内的肃慎族系文化的自然地理区域,在近代沙俄对东北土地的侵吞后,在现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统治中,被破坏殆尽,肃慎族系的文化再也不可能像在古代史上那样一次次地复生;随着中国现代化程度的加深、速度的加快,满族各类活态的文化也在越来越快地淡化和消失。然而,作为满族文化记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口承叙事作品——“满族说部”,仍顽强地在民间遗存至今。随着其传承人的年长和故去,有的确已“中断”,有的即将消失。幸有富育光先生这样具有家学渊源并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满怀深情,不舍不弃,用大半生的时间,几十年如一日,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记录并抢救下一大批“满族说部”作品;幸有佟冬先生这样有远见的科研决策者,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支持和组织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一部分专业科研力量对之进行调查采集,使得这一极富价值的工作得以更大规模地展开,并开始由富先生等人的个人行为正式纳入科研体系之中。珍贵的满族说部遗存文化虽然久已为国内外深知其价值的学者所瞩目,但因其文

关 键 词:满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统 现代化程度 中华民族 科学研究体系 肃慎族系 日本帝国主义 

分 类 号:F321.4[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