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守业[1] 蒋少涌[2] 凌洪飞[2] 夏小平[3] 孙敏[3] 王德杰[4]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2]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海洋地球化学研究中心,南京210093 [3]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4]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7年第5期682-690,共9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206008;40476029);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基金(批准号:04QMX1430)资助
摘 要:采用多种测试方法分析了长江主要支流和干流的悬浮物和细粒河漫滩沉积物的Sr-Nd同位素组成,进而讨论其对河流沉积物物源的示踪意义.悬浮物从上游到下游εNd(0)逐渐减小,上游平均为-10.8,中下游为-12.3;87Sr/86Sr逐渐增大,上游和中下游分别为0.721899和0.725826.这一变化规律反映了长江水系不同流域的源岩类型、化学组成特征和风化作用强弱等多因素的制约.雅砻江、涪江、沱江和沅江等河流的Sr-Nd同位素组成异常则分别反映了流域特征源岩包括上游峨眉山玄武岩和中下游古老的变质岩及硅质岩的物源制约主导因素.研究还显示在世界主要河流中,由于长江流域源岩组成的独特性,长江沉积物对世界风化陆壳平均组成的示踪性较好.对长江河流沉积物的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深入研究晚新生代长江的演化历史和大陆风化过程,并对中国东部及边缘海的古环境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