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斑潜蝇发生与防治初探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瑾[1] 霍玉华[1] 任英[1] 李双保[1] 

机构地区:[1]邯郸市植物检疫站

出  处:《农村科技开发》1997年第1期13-13,共1页

摘  要:美洲斑潜蝇是1994年新传入我国的一种检疫性害虫,1995年8月在我市广平县蓖麻上发现,当年我市发生面积60万亩,其中绝收102亩,秋季蔬菜减产30%。据调查,该虫可危害15个科、50多种作物,危害严重且难以防冶,给城乡人民“菜篮子”工程已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们对其形态特征、寄主、危害、生物学特性以及发生特点进行了观察分析。 一、形态特征 卵:0.2~0.3mm×0.1~0.15mm,米色,轻微半透明。 幼虫:无头蛆状,初孵无色,渐变淡橙黄色、后期变为橙黄色,长约3mm,后气门突呈圆锥状突起、顶端三分叉,各具一开口,共3龄。

关 键 词:美洲斑潜蝇 形态特征 防治 

分 类 号:S433.2[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