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霞[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出 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7年第8期14-15,共2页China Medical News
摘 要:临床上40%的慢性心衰(HF)患者死于猝死,主要由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等引起。多数学者认为,慢性心衰时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与心肌电学特性改变和解剖结构重构有关,具体机制涉及心脏负荷过重和心肌过度拉伸引起的离子通道变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以及细胞内调控机制如ryanodine受体和Na^+/Ca^2+交换机制等。
关 键 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YANODINE受体 Na^+/Ca^2+ 致命性心律失常 年会 协会 循环 日本
分 类 号:R541.61[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