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前后区域重力场变化机制  被引量:4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瑞浩[1] 黄建梁[1] 李辉[1] 陈冬生 

机构地区:[1]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出  处:《地震学报》1997年第4期399-407,共9页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基  金:国家地震局"八五"攻关项目

摘  要:系统地分析了唐山地震前后34期的重力测量数据,讨论了地面沉降、采矿和地下水位变化对重力观测的影响.论证了观测资料的可靠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构造、形变测量和测震结果分析了重力变化的物理机制,讨论了这次强烈地震前后重力变化的全过程,演绎出3个特征阶段重力变化的物理机制:①1971~1975年期间,震区附近区域重力场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它与莫霍界面的上隆有关;②1975~1976年期间,根据形变、地震波的震源机制解正演的唐山点的重力变化表明,这期间的重力变化主要由震前的蠕滑、膨胀和同震位错引起.重力观测表明,蠕滑和膨胀是发生在震前的;③1976年8月以后的重力变化呈恢复趋势,地壳的均衡下沉和引张恢复是这一期间重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重力场 位错模型 蠕滑 地震预报 地震 

分 类 号:P315.7[天文地球—地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