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 处:《经济研究》2007年第8期4-12,57,共10页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基 金: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十五”211工程项目“WT0之后的中国经济”的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70173029);重点项目(项目编号70531010);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521001)对本研究的支持.
摘 要:由克鲁格曼挑起的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也引起了国内经济学界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热烈讨论。国内许多研究试图沿用克鲁格曼的立论所依据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方法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以此判断我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对关于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进行深入考察有助于对中国有关问题的研究和理解。本文力求通过对有关国内外文献的综述,对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发展和理论基础的深入分析,以及对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经验的回顾,来论证克鲁格曼当年挑起这场争论的出发点是站不住脚的,他的文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意义存在误解,在经济学理论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我们不应该以克鲁格曼的方法和立论为依据,继续宣传与此有关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本文在对克鲁格曼挑起的这场争论的回顾中,总结了几点对中国未来发展有意义的结论。There have been hot discussions on China' s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the debate about the East Asian Miracle following Krugman's paper on this issu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bate and its development both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iterature. The paper, based on the survey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methodology as well as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of other countr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ws the flaws in Krugman's arguments and argues that the view held by Krugman is harmful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less development countries in general and in China in particular. Several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revisit are proposed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