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不同证型对TP、ALB、A/G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1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方石 陆伟[1,2] 朱海杭[1,2] 颜万顺 李登銮[1,2]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医学院 [2]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病研究室

出  处:《中医药研究》1997年第3期13-15,共3页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江苏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本文对89例6种证型肝硬化患者血清TP、ALB检测及A/G比值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P、ALB及A/G较正常人下降,以肝郁脾虚型最高,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最低,其中肝郁脾虚型各指标和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型TP与正常人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但多与水湿内停、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有差异显著性意义(P<0.05和0.01)。研究表明,肝硬化证型不同,肝细胞损害程度不一,随着中医证型变化和病理发展,肝细胞损害、蛋白合成障碍逐渐加重。由于TP、ALB、A/G在证型中逆减呈由代偿期的肝郁脾虚型、湿热蕴结型经气滞血瘀型过渡向失代偿期的水湿内停、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可考虑将TP、ALB、A/G比值等指标作为肝硬化辨证分型诊断的客观依据之一。

关 键 词:证型 血清蛋白 白球蛋白比例 肝硬化 

分 类 号:R259.752[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