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对预后判断的意义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左明[1] 吴俊辉[2] 刘宝善[1] 刘超[1] 徐琳[1] 

机构地区:[1]四川省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成都610041 [2]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成都610041

出  处:《广东医学》2007年第8期1252-1253,共2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四川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编号:川科技[2000]14-158)

摘  要:目的探讨端粒酶活化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TRAP-ELISA法检测64例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30例正常黏膜端粒酶活性并随访。结果结直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为93.8%(60/64)、较癌旁组织15.6%(10/64)、正常黏膜0(0/30)明显增高(P<0.01)。64例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中度18例,占28.1%;高度28例,占43.8%。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高活性者5年生存率为50.0%(14/28),中度以下及无活性者为77.8%(28/36),高活性者明显降低(P<0.01)。结论端粒酶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其活性上调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因素。

关 键 词:结直肠肿瘤 端粒酶 预后 

分 类 号:R561[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