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白国强[1] 吴云松[1] 杨磊[1] 巨辉[1] 李京霞[1]
机构地区:[1]中华疼痛学会第十临床中心四川省科学城医院疼痛治疗中心,四川绵阳621900
出 处:《四川医学》2007年第8期903-904,共2页Sichuan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比较5种化学溶解术穿刺入路注药后的药物分布情况,筛选出化学溶解术的最佳方案。方法采用5种腰椎间盘化学溶解术穿刺入路,穿刺成功后注射造影剂,通过CT扫描观察分析造影剂的分布。结果①经椎板外切迹入路[1]盘外注射造影剂集中在病变椎间盘上方层面的外上方硬膜外侧腔、前腔和神经根管,突出物周围及硬膜外前腔分布少。②经小关节内侧缘入路[1]盘外注射,造影剂集中在病变椎间盘突出物周围、硬膜外侧腔、前腔和神经根管。③经椎间孔入路[2]盘外注射,造影剂集中在突出物周围、椎间孔和神经根管,部分患者穿刺针可通过突出物进入椎间盘内。盘外注射均受体位的影响。④经后外侧入路[2]行盘内注射造影剂均匀分布在椎间盘内。对突出物较小的患者可见造影剂扩散至突出物内,对于突出物较大的患者造影剂很少进入突出物内。⑤经椎板间孔入路[3]突出物及盘内注射造影剂分布情况:突出较小、纤维环未破裂的患者,造影剂大部分分布于椎间盘中后部(病变侧居多)及突出物内。对于突出物较大或巨大的突出物脱垂于椎管内的患者,造影剂大部分分布在突出物内,仅见少量的造影剂进入椎间盘后半部分。结论对于椎间盘膨出和突出物较小的患者以及远外侧型患者,应选择后外侧入路;对于椎间孔型突出的患者可选择椎间孔入路;对于外侧型突出的患者可选择小关节内侧缘入路或椎板间孔入路;对于突出物较大或巨大的突出物脱垂于椎管内的患者,应选用椎板间孔入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