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伴新发生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车建国[1] 杜闽[1] 刘欣[1] 

机构地区:[1]焦作市人民医院功能检查科,河南焦作454002

出  处:《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年第10期52-53,共2页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新发生束支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和预后意义。方法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持续性完全性束支阻滞的患者36例(观察组),无束支阻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对照组)的肌酸肌酶(CK)峰值、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Killip分级和住院病死率。结果观察组CK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Killip平均级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新发生束支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心肌梗死患者的高危信号,代表着心肌梗死面积进行性扩大,常提示病情危险预后不良,因此其临床意义倍受重视。

关 键 词:心肌梗死 束支传导阻滞 肌酸肌酶(CK)峰值 Killip 病死率 

分 类 号:R542.22[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541.7[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