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杜远生[1] 朱杰[1] 顾松竹[1] 徐亚军[1] 杨江海[1]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7年第10期1314-1329,共16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372061;40621002);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0546)资助项目
摘 要: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位于华北板块与柴达木微板块之间,是柴达木微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形成的造山带.北祁连加里东期造山带是在晚元古代Rodinia联合大陆基础上裂解,经由寒武纪裂谷盆地、奥陶纪多岛洋盆、志留纪-早泥盆、中泥盆世碰撞造山而成的.北祁连甘露池、向前山、石青洞寒武纪黑茨沟组硅质岩(除热液影响的样品)的常量元素Al/(Al+Fe+Mn)值平均为0.794,Al/(Al+Fe)值平均为0.627,δCe值平均为1.114,Lan/Ybn值平均为0.994,Lan/Cen平均为1.034.天祝向前山的硅质岩以北美页岩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重稀土富集的配分特征,接近于大洋盆地的重稀土富集的配分模式.甘露池、石青洞两地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平坦状,即不同于大陆边缘的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的配分模式,也不同于开放洋盆的重富集的配分模式.这些稀土元素特征特征反映寒武纪硅质岩形成于靠近或远离陆源的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的构造背景.北祁连大克岔、黑茨沟、边马沟、大岔大坂、九个泉、百泉门、肮脏沟、石灰沟、老虎山、毛毛山、崔家墩等地奥陶纪硅质岩(除热液影响的样品)Al/(Al+Fe+Mn)值平均为0.72,Al/(Al+Fe)值平均为0.58,δCe值平均为0.99,Lan/Ybn值平均为1.09,Lan/Cen平均为0.96.北祁连奥陶纪大部分硅质岩以北美页岩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平坦状或略左倾的重稀土元素.个别硅质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略右倾的轻稀土富集的配分模式.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早古生代沉积特征与构造演化分析,认为北祁连寒武纪-奥陶纪与裂谷、洋壳、岛弧、弧后盆地火山岩共生的硅质岩的构造背景不是典型的远洋盆地和洋中脊,而是部分靠近、部分远离陆源的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多岛洋背景.北祁连及相邻的柴达木微板块周缘地区存在的多条早古生代的蛇绿岩带说明该区处于原特提斯洋东侧的多岛洋背�
关 键 词:北祁连造山带 寒武系-奥陶系 硅质岩沉积地球化学 多岛洋
分 类 号:P534.4[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