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系混凝剂的混凝动力学研究:循环剪切力和硫酸根的影响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初永宝[1] 高宝玉[2] 岳钦艳[2] 王燕[2] 

机构地区:[1]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青岛266042 [2]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250100

出  处:《中国科学(B辑)》2007年第5期440-445,共6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B)

基  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批准号:2002AA601290-5);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Y2002B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0678095);青岛科技大学科研启动基金(批准号:0022162)资助项目

摘  要:采用透光率脉动检测技术(PDA)对Al13形态、聚合氯化铝(PAC)和AlCl3在混凝过程中絮体的形成以及受到剪切力影响后恢复能力的强弱作了对比性研究.并对三种混凝剂在混凝过程中硫酸根的影响作了一定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Al13形态是混凝过程中起电中和作用的主要形态,在絮体形成过程中可以大大增加颗粒间的有效碰撞率,因此较其他形态有较强的絮体凝聚恢复力.在硫酸根离子存在的条件下,尽管会导致三种混凝剂正电荷的损失,但Al13形态仍能够保持较强的絮凝稳定性和稳定的除浊效率.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进一步证明,在硫酸根离子存在的情况下,体系的zeta电位值不是表征体系脱稳的唯一手段.

关 键 词:AL13形态 混凝动力学 聚合氯化铝(PAC) 硫酸根 

分 类 号:X703[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