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Ⅱ)-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螯合物与赤藓红体系的吸收、荧光和共振Rayleigh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剑[1] 刘忠芳[1] 刘绍璞[1] 刘江涛[2] 申伟[1] 伊奥尔[1]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715 [2]长江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重庆408000

出  处:《中国科学(B辑)》2007年第5期453-462,共10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B)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475045)

摘  要:在pH4.2~5.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环丙沙星(CIP),诺氟沙星(NOR),氧氟沙星(OF),左氧氟沙星(LEV),洛美沙星(LOM)和司帕沙星(SPA)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Qs)能与铜(Ⅱ)形成螯合阳离子,它们能进一步与赤藓红(Ery)阴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形成FLQs:Cu(Ⅱ):Ery为1:1:1的离子缔合物.此时,能引起吸收光谱的变化,并发生明显的褪色作用,最大褪色波长均位于526nm处,反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除NOR的摩尔吸光系数(ε)较低外,其余5种抗生素的ε值均大于1.0×10^5L·mol^-1·cm^-1,而且LOM和OF体系的£值均大于3×10^5L·mol^-1·cm^-1,而SPA的ε值高达7.22×10^5L·mol^-1·cm^-1,可用于这类药物的分光光度测定.离子缔合反应还导致赤藓红的荧光猝灭,反应也具有高灵敏度,上述6种FLQs药物的检出限在7.1~12.2μg·L^-1之间,为荧光猝灭法测定μg·L^-1级FLQs创造了条件.离子缔合反应更能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六种药物的反应产物具有相似的光谱特征,最大散射波长均位于566nm处,并在333nm和287nm处有2个较小的散射峰.在一定条件下散射增强(△I)与药物浓度成正比.RRS法较褪色分光光度法和荧光猝灭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对不同的FLQs药物的检出限在1.7μg·L^-1至3.1μg·L^-1之间,更适于痕量的FLQs测定.研究了反应产物的吸收、荧光和RRS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分析化学性质,结合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讨论了离子缔合反应的历程及对光谱特征的影响,并研究了RRS法的选择性及分析应用.

关 键 词:氟喹诺酮抗生素 铜(Ⅱ)赤藓红 共振Rayleigh散射 吸收光谱 荧光猝灭 

分 类 号:R91[医药卫生—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