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模式输注雷米芬太尼用于甲状腺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程平瑞[1] 徐世元[2] 江伟航[1] 董静毅[1] 黄雁[1] 梁健华[1] 

机构地区:[1]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麻醉科,511400 [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麻醉科

出  处:《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年第10期834-835,共2页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摘  要:目的比较不同模式输注雷米芬太尼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最佳模式和安全性。方法96例ASAⅠ级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年龄23~46岁,体重46~73kg,随机分成人工控制输注组(Ⅰ组)、靶控输注(TCI)组(Ⅱ组),每组48例。两组均在颈丛神经阻滞后采用人工控制或TCI输注雷米芬太尼。I组雷米芬太尼以0.12μg·kg-1·min-1速度输注,3min后改为0.05μg·kg-1·min-1,术中以0.01μg·kg-1·min-1速度递增或递减,最大剂量不超过0.08μg·kg-1·min-1;Ⅱ组以血浆靶浓度为2ng/ml输注,术中以0.1ng/ml速度递增或递减,最大剂量不超过3ng/ml。皮肤缝合时停止药物输注。记录患者在麻醉前(T0)、切皮时(T1)、分离峡部或腺体上极时(T2)、切除腺体时(T3)、缝合皮肤时(T4)的改良镇静/警醒评分(OAA/S),两组雷米芬太尼用量。观察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I组雷米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Ⅱ组(P<0.01)。两组间各时点OA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麻醉后各时点OAA/S明显高于T0(P<0.05)。Ⅰ组的呼吸抑制发生例数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人工控制输注比TCI更适合用于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

关 键 词:雷米芬太尼 人工控制输注 靶控输注 甲状腺手术 

分 类 号:R614[医药卫生—麻醉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