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所波[1] 吴叔青[1] 邱志明[1] 李文木[1]
机构地区:[1]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
出 处:《合成化学》2007年第B11期135-136,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Synthetic Chemistr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474061 and No.50673087)的大力资助。
摘 要:本文首次利用Ni^(11)催化偶联合成了一系列的磺化聚苯和聚(苯-酰亚胺)质子传输膜材料,在聚合物中引入酰亚胺基团,提高了聚合物的成膜性和机械性能。由于SPI(Ⅰ)和SPI(Ⅱ)中存在不对称结构的酰亚胺基团,破坏了分子链的堆积,因此得到的膜具有较高的水吸收;尽管SPP具有高的IEC值,但水吸收很低。和Nafion 117(1.7?10^(-1)S/cm, at 80℃)膜相比,磺酸的强酸性和良好的相分离结构导致高的质子导电率(大于2.6?10^(-1)S/cm,at 80℃);尤其是在高温时,SPI(Ⅰ)和SPI(Ⅱ)膜都表现出了很高的质子导电率,可能是由于酰亚胺的不对成结构使得膜在高温时仍能保持大量的水分子以利于质子传输,例如SPI(Ⅰ)-70在80℃的质子导电率为0.687S/cm,相当于相同测试条件下Nafion 117的三倍。同时,-CF_3和全芳香结构的引入大大的提高了膜的氧化稳定性,SPI(Ⅰ)膜在Fenton's试剂中完全溶解的时间高达263h;疏水的-CF_3基团引入在氨基的邻位,阻止了水分子进攻酰亚胺环,因此膜的水解稳定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柔性链的引入以及酐的低电子云密度,更大程度的提高了膜的水解稳定性,SPI(Ⅱ)-70在140℃的水中250h仍能保持原有的机械性能,这是目前报道的水解稳定时间最长的膜材料。因此,该膜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性能优良的质子传输膜材料在燃料电池中应用。
关 键 词:磺化聚(苯-酰亚胺) 质子交换膜 质子导电率 氧化稳定性 水解稳定性
分 类 号:TM911.48[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