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形态发生蛋白在修复长段骨缺损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林[1] 杨玉宝[1] 李成福[1] 金日[1] 金元哲[1] 

机构地区:[1]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吉林延吉133000

出  处:《山东医药》2007年第33期39-40,共2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将32只普通家兔随机分为6组,制成左、右桡骨15mm骨缺损模型,左侧桡骨骨缺损处用自体髂骨骨松质颗粒、骨髓及部分旋前圆肌肌肉联合移植作为实验组,右侧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任其自然生长。于术后1、2、4、6、8周后处死动物取材,标本进行X线检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免疫组化染色和BMP2的cDNA探针原位杂交并在光镜下观察BMP在修复的长段缺损骨中表达。结果:为实验组在术后1周时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2、4、6、8周相同时间内BMP在修复长段骨缺损模型中的表达强度均强于对照组。认为BMP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生长因子。

关 键 词:骨缺损 骨形态发生蛋白 原位杂交 联合移植修复 

分 类 号:R683[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