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贵阳医学院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550004 [2]贵阳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550004
出 处:《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年第1期11-15,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60045);科技部重点项目基金资助项目(2004DFB02800;2006DFA3353)
摘 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症中最常见的类型,自从德国神经病理学家Alois Mzheimer于1906年首次报道该病以来,对AD的认识和研究已经进行了100余年。由β淀粉样肽(β-amyloid peptide,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高度磷酸化Tau蛋白聚集构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是AD脑组织中典型的神经病理学形态改变,而Aβ和Tau蛋白是AD的特征性标志物。目前对AB和Tau这两种AD标志物形成的分子机制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对家族性AD的遗传机制有了较明确的结论。但是,世界上约90%以上的AD患者属于散发性AD,目前已有超过1500万患者,散发性AD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因而当前仍无有效的早期诊断指标及有效治疗AD的药物。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