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郁建兴[1]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出 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1期86-93,共8页Marxism & Reality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课题“马克思国家学说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5JJD71013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NCET-06-0535
摘 要:治理与国家建构之间存在着显著区别。国家建构强调稳定、秩序和规制,因而表现出刚性、控制性、程序理性的特征;治理强调多元、谈判和协作,因而表现出弹性、互动性、反思理性的特征;国家建构作为一项现代性成就,是以国家为中心的;而治理强调权威的多元化、分散化,旨在全面消解国家的绝对主权,废除国家至高无上的现代性观念,因而具有强烈的后现代色彩。作为一项现代性成就,国家建构无论在组织形式方面还是制度体系方面,都以国家为中心,目标在于国家力量的强大;而治理强调权威的多元化、分散化,旨在消解国家的绝对主权观念,具有强烈的后现代色彩。但治理与国家建构之间也存在着某种交融。现代国家的建构同时也是一个确立公民权利、发展民主政治的过程;而基于治理失败的风险和元治理的必要性,国家需要重新设计、重新想象和重新建构。治理与国家建构的辩证法要求我们在二者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而法治是它们实现均衡与良性互动的制度基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