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明洲[1] 李学伟[1] 朱砺[1] 滕晓坤[2] 肖华胜[2] 帅素容[1] 陈磊[1] 李强[1] 郭玉姣[1]
机构地区:[1]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肉品分析实验室,雅安625014 [2]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1203
出 处:《自然科学进展》2008年第2期134-144,共11页
基 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批准号:IRT0555-6);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批准号:20060626003);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科研项目(批准号:2006D004);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批准号:2006B004)资助项目
摘 要: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微效多基因间的互作调控机制是决定猪胴体和肉质等相关数量性状的分子基础.利用包含140个与猪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密切相关基因的Oligo功能分类芯片检测了脂肪型的太湖猪和瘦肉型的长白猪在初生及生后5月龄间背最长肌中这些基因的动态表达变化,发现长白猪分别有18和22个基因,太湖猪分别有3和7个基因在月龄间的表达差异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水平(P<0.05).聚类结果显示先降后升、逐渐上升和逐渐下降、逐渐上升分别是长白猪和太湖猪在初生至5月龄间最具代表性的基因表达模式(P<0.01),其中正调控肌纤维生长和脂肪酸合成的基因主要表现为逐渐上调,而抑制细胞增殖和正调控脂肪酸β氧化的基因则主要表现为逐渐下降.基于动态Bayes模型构建的基因调控网络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两品种在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等生理生化活动方面的明显差异,可从中挖掘相关性状潜在的关键特征基因.此外,对5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RT-PCR验证显示两种检测方法所获结果的相关系数平均高达0.876±0.095.以上结果筛选出了对于猪胴体和肉质性状可能具有重要影响和具有深入研究价值的基因,为阐明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的分子互作机制奠定了基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