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新民[1]
出 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43-48,共6页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摘 要: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包含着极为丰富、深刻和超前性的内容,而国内已有的阐释却存在着诸多误解和不到位的地方,其根源在于解释者的理解范式渗透着根深蒂固的民间心理学构架。要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必须彻底摒弃民间心理学的架构,实现解释范式的转换。文章提出:新的、适应复原文本微言大义的解读范式应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精神,而要如此,它必须包含语言古生物学、语言分析、突现论、本体论和非拟人论(或非中心论)的阐释视角。
分 类 号:A811.6[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