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北京服装纺织》2008年第4期I0013-I0018,共6页
摘 要:鸦片战争使中国敞开大门,洋装进入中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习惯了宽腰博带的中国人鄙视紧身细管裤洋装。19世纪末,一些归国的留学生和在国内为洋人做事的买办穿起了西服,但一般国人看不惯,称他们是“假洋鬼子”。当上海的妇女开始追求紧身合体的服饰时,也有人出来责骂,说这种样式“衣瘦如竹管,后露臀前露乳”,简直是自甘堕落。然而到20世纪初,尤其是经过维新运动的洗礼,中国人开始能接受洋装了。1905年,清王朝仿照西洋军队训练新军,并参照西洋和日本的军人制服,进行了军装改革。当时包括袁世凯.段祺瑞等在内的一批军人穿起了洋式军装,令人观感一新。只是脑后还拖着条辫子,颇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
关 键 词:服装发展史 博物馆 时尚 19世纪末 中国人 鸦片战争 留学生 西洋
分 类 号:TS941.742[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