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宫腔之我见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曾长安 

机构地区:[1]陕西省富平县文化局

出  处:《当代戏剧》2008年第2期32-35,共4页

摘  要:遏工腔原是民间皮影演出的小剧种,于清末民初流行于陕西省的礼泉、乾县、三原、富平一带,如今只有富平仍在演出。它是秦声戏剧发展的一个流派,戏剧专家称其为“北路秦腔”。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被搬上大舞台,并把“窝工腔”改称“遏工腔”。此名恰切,宗系分明。不想一年多后,又改名“阿宫腔”。后又有此剧种源于秦时阿房宫的附会之说,并推想遏工腔“阿、噫、呀”发音乃当时宫娥内侍语音遗响。更有想当然者,言项羽火焚咸阳,宫女内侍逃出,流落民间,故而流传至今,一个剧种的新传说就这样产生了。

关 键 词:戏剧发展 清末民初 五十年代 陕西省 阿房宫 剧种 演出 民间 

分 类 号:J827[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