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云南省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出 处:《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年第3期194-196,共3页China Journal of Leprosy and Skin Diseases
基 金:云南新药研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3XY09)
摘 要:为研究复方昆明山海棠颗粒剂(CTHHG)治疗豚鼠光敏性接触性皮炎(PACD)的免疫药理机制,将豚鼠随机分成5组:CTHHG组、氢化可的松组、羟氯喹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以6-甲基香豆素(6-MC)为光敏剂,通过长波紫外线(UVA)的诱导和激发,建立豚鼠PACD动物模型。评价豚鼠背部皮肤红斑反应,计数真皮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CTHHG组能明显改善豚鼠皮肤炎症反应,抑制血清VEGF和IFN-γ的分泌(P<0.01),减少其皮损处单个核细胞的浸润(P<0.01),豚鼠血清VEGF、IFN-γ的表达与皮损处单个核细胞浸润三者均呈正相关。CTHHG对PACD具有显著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IFN-γ的分泌、减少炎症细胞浸润相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