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鱼粉中的隐形“雷区”——动物源性饲料鱼粉的卫生安全和饲粮使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显华[1] 

机构地区:[1]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出  处:《中国动物保健》2008年第4期62-65,共4页China Animal Health

摘  要:从鱼粉中检出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很多,其中对动物及人致病力强的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对动物及人存在安全隐患的芽胞杆菌、非发酵菌、枸橼酸杆菌等,这些病原菌在进口鱼粉中检出比例也较高。文献报道已检测到动物健康的鱼粉中的毒素主要有:组胺、肌胃糜烂素、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肉毒梭菌毒素等。使用不新鲜、腐败霉变的鱼制作的鱼粉其组胺含量一般较高,当机体摄入组胺超过100mg(或每kg体重1.5mg)时,即可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肌胃糜烂素是组胺的衍生物,主要与鱼粉加工时的温度有关,当加工温度超过120℃时鱼粉中含量上升,它的致病能力100倍于组胺。有报道称2.2mg/kg的肌胃糜烂素就可刺激家禽的胃酸分泌,造成"黑色呕吐症"。鱼粉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或贮藏不当被污染或腐败变质,则可导致鱼粉中含多量的黄曲霉毒素、肉毒梭菌毒素。笔者指出,饲料生产企业对使用的鱼粉应进行检验,除常规营养指标外,主要检验各种氨基酸、挥发性盐基氮和组胺、酸价、尿素,条件许可时进行微生物总量、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及金属(镉、汞、铬)的检验,为科学安全地使用鱼粉掌握第一手数据,有效避免劣质假鱼粉给养殖业带来的危害。这些指标如果由主管部门规范鱼粉供应商必须附带这些指标检验结果,否则不准进入市场,将是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户最渴望的。

关 键 词:动物源性饲料 进口鱼粉 卫生安全 肺炎克雷伯氏菌 肌胃糜烂素 黄曲霉毒素 饲粮 雷区 

分 类 号:S816[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