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自由”到“公民自由”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自由主义思潮(1840-1949)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史云贵[1] 郑华[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  处:《求索》2008年第3期203-207,共5页Seeker

摘  要:中国古代只有对"自由"的感受,而没有政治和法律层面的自由。现代自由的观念是"西学东渐"和中国被动现代化的产物,它始于严复对西方自由主义的引入和阐释。严复认为,由于君主专制的漫长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所享受的自由最少,他在坚持"国家自由"优先的同时,极力阐发个人自由的重要性。梁启超在严复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国家自由"优先于个人自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孙中山认为中国过多、过滥的自由妨碍了现代权威的建立和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西方和中国近代以来的自由主义思潮进行反思和批判,对自由与平等的价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力图走一条和平实现自由民主社会的"第三条道路"。从严复、梁启超、孙中山、胡适到以"二张"为代表的各种思想家、政治家和自由主义者在坚持"国家自由"优先,渐进实现公民个人自由的理论、实践方面的探索,为我国在加快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自主与个人自由的关系等方面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宝贵的启迪。

关 键 词:国家自由 个人自由 现代化 

分 类 号:D092[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