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碘标记毫微粒给小鼠灌胃后的示踪动力学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潘卫民[1] 易以木[2] 

机构地区:[1]福建省立医院核医学科 [2]同济医科大学药学系

出  处:《福建医药杂志》1997年第5期77-79,共3页Fujian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采用氯氨-T法用125I标记BSA,再将其掺入到制备毫微粒的材料中,制备成放射标记的毫微粒,粒径在150~210nm之间。我们通过核素示踪法和放射自显影,对(两种)毫微粒给小鼠灌胃后的吸收、分布及清除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毫微粒在胃内排空迅速(2小时排空率大于90%),大肠内容物放射性记数高;血、肝及甲状腺的时间放射性曲线(TAC)主要表现为游离无机碘的特征:放射自显影示肝(及其它组织)内的银颗粒主要分布于肝血窦,结果表明毫微粒给小鼠一次灌胃后,绝大部分经胃肠道排出体外而较少以完整的毫微粒形式吸收。

关 键 词:毫微粒 吸收 示踪动力学 碘标记 放射自显影 

分 类 号:R817.4[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