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国才[1] 钦伦秀[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上海200032

出  处:《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18期1292-1294,共3页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摘  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存在于骨髓基质中的一种成体干细胞,1966年Friedenstein和Petrakova率先从骨髓的骨形成祖细胞中筛选出来,被认为是一种非造血细胞亚群,并称之为MSC或间充质祖细胞。20世纪80年代末期,Caplan开始分离人的间充质干细胞(hMSC),主要目的是验证分离方法并试图在少量骨髓穿刺物中验证间充质干细胞的存在。长期以来,MSC在机体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命名上也不统一,曾被称作“纤维原细胞形成克隆(CFU-F)”、“骨髓基质纤维原细胞(MSF)”、“骨髓基质细胞”、“间充质祖细胞(MPC)”等。

关 键 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行为 恶性肿瘤 骨髓基质细胞 纤维原细胞 成体干细胞 祖细胞 细胞亚群 

分 类 号:R686[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