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莺莺性心理探赜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丁峰山[1]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62

出  处:《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79-83,共5页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  要:元稹《莺莺传》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小说经典,它所塑造的崔莺莺形象给读者留下了独特而深刻的印象。莺莺为什么"先拒后奔"?张生身边的朋友有的认同张生的"尤物"惑人论;有的则不同意他的自我辩护,"所善杨巨源"就认为是"风流才子多春思",才使莺莺成了"肠断萧娘",责任在张生的引诱。宋人多赞同杨巨源的看法,秦观与毛滂的《调笑转踏.莺莺》,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一致同情莺莺的不幸,指责张生的薄情。他们的分歧集中于认定事件责任人上面,对事件发生的动机和当事人的心理并未予以关注。元以后,由《莺莺传》发展而来的王实甫《西厢记》风靡大江南北,《莺莺传》本身已少有人关注了。近代以来,古代小说研究者得出了统一结论:"先拒后奔"是莺莺冲破封建礼教的精神桎梏,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在"情"与"礼"的斗争中勇敢拥抱"情"的表现。这样的结论见诸《牡丹亭》,见诸《红楼梦》,见诸许许多多的古代言情作品,几乎成了大部分古代言情作品的标准答案。我们不禁要追问,这么多作品从同一个模子里铸出,它们的个性是什么?经典作品、典型形象的"这一个"何在?如果我们承认每一部经典作品都有其独特之处,那么就不能笼统地套用一种预设模式来框定,而应从作品本文出发,具体分析其情境和意蕴。目前还没有从性心理角度考察《莺莺传》中莺莺"先拒后奔"行为的研究成果。该行为是莺莺的性羞涩心理及其克服的表现。"先拒后奔"是《莺莺传》的核心情节,如何诠释这一情节,对理解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和艺术特色至为关键。《莺莺传》通过"先拒后奔"这个情节,不仅明确而坦然地交代了男女性欲求这个基本事实,而且将建立在欲的基础上的情准确、生动、真切地传达出来,这正是它的成熟、伟大之处。以具体现象,特殊事件,探

关 键 词: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莺莺传》 先拒后奔 性羞涩 情与礼 

分 类 号:I207.41[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