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忠新[1] 吴惠涓[1] 张琳[1] 黄流清[1]
机构地区:[1]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003
出 处:《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第3期188-192,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基 金:全军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一五”计划保健专项课题(项目编号:07BJZ06);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24119029);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十一五”“三重三优”学科人才建设计划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5312)
摘 要:生物之所以形成并维持24h周期性节律,主要是由于受到因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明暗变化的影响,当生物使这种节律变成自身固有节律后,生物本身就好像具有了感知时间的能力,这一机制被形象地称为“生物钟”,其专门负责从时间上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是高等动物生物钟的所在部位,其功能受光照调节,与发生24h昼夜变化的环境保持同步。
关 键 词:昼夜节律 临床特点 睡眠障碍 失调性 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周期性节律 生物钟 生理功能
分 类 号:R544.1[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749.71[医药卫生—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