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双重底蕴及尺度把握——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理论反思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牛方玉[1]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32-36,共5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06Z52

摘  要:学界一般所谓单线进化论与多元生成论之间的对立与分歧,其实恰好构成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两层基本底蕴,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实际根源于马克思审视历史的双重视野和双重尺度。从生产力的决定性视野审视社会历史进程,社会形态的演进必定是一个线型模式,这种线型模式通过各种人类共同体的典型发展形式来体现,它的意义在于为各民族、国家的社会发展提供一种客观尺度。在古史分期讨论中,大多数学者没能自觉地把握这一尺度,更多地是着眼于价值尺度,失却了科学把握历史进程的客观标准。

关 键 词:社会形态理论 历史尺度 价值尺度 历史分期 

分 类 号:K092[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