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冯文才
机构地区:[1]广东省潮州市中医院
出 处:《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233-234,236,共3页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临床上有些表现为“热”的病症,是由于脾胃气虚,谷气下流于肾,相火离位上越形成的“阴火”所致。对此运用李东垣的“阴火”学说,从脾虚论治往往取效。本文举例阐述运用“阴火”学说在辨证论治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该类疾病多延医日久;(2)临床上须有脾虚见证;(3)即使舌苔黄甚或黄腻,如见舌质淡,或边有齿印,脉缓或弱仍可考虑运用;(4)治疗时在补中升阳的药物中须加黄柏或知母等降火药引“火”归原,但用量不宜大,约6~8g。
分 类 号:R241[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R228[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