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于少丽[1]
机构地区:[1]甘肃中医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甘肃兰州730000
出 处:《中国中医药杂志》2008年第7期45-46,共2页
摘 要:对瘀血证及活血化瘀疗法的认识,是人们长期在同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份宝贵遗产。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瘀血的论述,如:“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灵枢·痈疽篇》:“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至清代,活血化瘀法不但在理论上有所创见,临床上亦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且出现了专门研究血证疾病的医家,如唐容川、王清任等。
分 类 号:R255.7[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