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龚瑞娥[1] 吴安华[1] 冯丽[1] 张凤林[1] 吕一欣[1] 王曼平[1]
机构地区:[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湖南长沙410008
出 处:《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年第7期724-726,共3页China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摘 要:目的 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确定监测手术类别,填写统一表格。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手术患者切口情况进行观察,并在出院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共调查2399例次手术患者,其中110例次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59%。不同手术类别相同危险指数的手术以结、直肠切除术和胆道手术的感染发生最高(10.16%,Х^2=53.09,P=0.000)。同一类别手术,危险指数越高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越高(Х^2=6.13,P=0.044);候手术时间≥4d组手术部位的感染率高于1~3d组(Х^2=11.27,P=0.004)。切口类型级别高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也高,清洁及清洁一污染类型手术在出院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几率高于其他切口类型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72h组的手术部位感染率高于≤48h组(Х^2=7.96,P=0.019)。结论 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与危险指数相关;缩短候手术时问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加强手术后追踪观察可了解感染发生的真实情况;围手术期长时间应用抗菌药物不仅不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反而还会增加感染的发生。
关 键 词:外科伤口感染 目标性监测 手术后并发症/预防与控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