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骨一科,110101 [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骨外科
出 处:《辽宁医学杂志》2008年第4期197-199,共3页Medical Journal of Liaoning
摘 要:目的比较自体与异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6年3月采用腘绳肌腱重建ACL的患者62例。按照自体与异体腘绳肌腱重建ACL进行分组,其中自体组30例,异体组32例。术后随访时行三维CT、MRI检查,并按照Lysholm、IKDC、Irgang、Larson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采用分项评分对术后早期疼痛、肿胀,膝关节稳定性等进行评价。结果6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2个月)。1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术后3个月屈膝受限(80°),二期行关节镜下松解术。1例因排斥反应关节肿胀、发热,行关节镜冲洗后好转。其余患者随访时移植物位置及关节功能良好。异体组:Lysholm评分83.2±8.8分,Irgang评分77.9±8.3分,Larson评分88.4±3.6分,IKDC评分活动水平正常26例(81.25%)。自体组:Lysholm评分83.6±9.2分,Irgang评分78.8±8.2分,Larson评分87.6±3.2分,IKDC评分活动水平正常23例(76.67%)。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分项评分中,自体组肿胀评分9.6±0.2分,异体组肿胀评分7.2±3.4分(P=0.011);自体组疼痛评分16.6±5.4分,异体组疼痛评分19.8±3.4分(P=0.203)。结论自体与异体腘绳肌腱重建ACL均取得显著临床疗效。总体临床效果接近自体重建,其近期疗效预示其前景乐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