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世界临床医学》2008年第4期647-654,共8页The World Clinical Medicine
摘 要:背景VitK拮抗剂是当前预防房颤患者发生卒中和体循环栓塞的标准用药,需要常规监测凝血指标并进行剂量调整;因此,无须常规监测、剂量固定的抗凝剂应当更受欢迎。本研究为随机、开放标记的非劣效性试验,旨在比较Idraparinux与VitK拮抗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存在血栓栓塞风险的房颤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皮下注射Idraparinux(2.5mg/周)或剂量调整的VitK拮抗剂[调整目标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3]。结局采用盲法评价。主要疗效结局为所有卒中及体循环栓塞的累积发生率。主要安全性结局为临床相关性出血。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非劣性风险比设置为1.5。本试验已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编号NCT00070655。 结果对457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2283例接受Idraparinux,2293例接受VitK拮抗剂。平均随访10.7个月(s=5.4)后试验终止,因为Idraparinux组出现过多的临床相关性出血事件[346例vs226例,(19.7vs11.3)/100(人·年),P〈0.0001]。Idraparinux组21例发生颅内出血事件,而VitK拮抗剂组为9例[(1.1vs0.4)/100(人·年),P=0.014];老年及肾功能损害患者发生上述并发症的风险更大。Idraparinux组18例发生血栓栓塞事件,VitK拮抗剂组为27例[(0.9vs1.3)/100(人·年);HR 0.71,95%CI0.39~1.30;P=0.007],符合非劣性标准。Idraparinux组62例死亡,VitK拮抗剂组为61例[(3.2vs2.9)/100(人·年);P=0.49]。 结论在有血栓检塞风险的房颤患者中,采用Idraparinux进行长期治疗的疗效不劣于VitK拮抗剂,但会使临床出血事件显著增多。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9.2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