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陕西西安710061
出 处:《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第4期373-373,共1页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鼠视皮层突触前NMDA受体的甘氨酸结合位点对神经递质谷氨酸的释放是否有调制作用。采用脑片标本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视皮层Ⅱ/Ⅲ锥体神经元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在使用NMDA受体甘氨酸结合位点抑制剂7-氯犬尿酸(7-ClKYNA),或联合使用甘氨酸和D-丝氨酸的条件下,观测和分析mEPSC频率与幅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甘氨酸和D-丝氨酸增加了突触后NMDA受体电流成分;7-氯犬尿酸可以降低mEPSC频率而对幅值没有影响;而联合使用甘氨酸和D-丝氨酸可以翻转7-ClKYNA对mEPSC频率的抑制作用。将开放通道的NMDA受体阻断剂MK-801置于电极内液中,阻断突触后的NMDA受体时,7-ClKYNA依然可以降低mEPSC的频率,而甘氨酸和D-丝氨酸依然能翻转7-ClKYNA对mEPSC频率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提示:突触后NMDA受体的甘氨酸结合位点是不饱和的;突触前NMDA受体存在于大鼠视皮层Ⅱ/Ⅲ层锥体神经元上,其甘氨酸结合位点可紧张性调制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释放。
关 键 词:NMDA受体 神经元突触 结合位点 调制作用 甘氨酸 视皮层 谷氨酸释放 大鼠
分 类 号:R338[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R742.1[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