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范志勇[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出 处:《经济研究》2008年第8期102-112,共11页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通货膨胀中的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因素研究及其政策选择"(08CJL010);中国人民大学985项目"开放宏观经济学与中国经济"资助
摘 要:需求拉动型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之争是2007年中国通货膨胀问题争论的焦点,通货膨胀类型的差异隐含着治理通货膨胀的不同政策选择。本文基于2000年之后超额工资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而非超额工资增长是导致通货膨胀变化的主要因素。基于分部门工资数据的研究结果亦未发现超额工资存在对通货膨胀的显著响应。基于上述结果本文认为,2000—2007年中国尚不存在"工资-通货膨胀"循环机制。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originations of the inflations began from the year of 2007 indicate different policies against further inflation. VAR research based on the import price, money supply, excess wage and inflation finds no solid evidences for the school of cost-push inflation. Further evidences from sector data also confirm the basic conclusions of the VAR research. There is no "wage-inflation" vicious circle in China yet. Money supply instead of excess wage made the most contribution for current inflation.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