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早熟品种分蘖生产力的初步分析──Ⅷ.不同插秧形式的分蘖生产力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严光彬[1] 孙杰[1] 李彦利[1] 王万成[1] 许哲鹤 

机构地区:[1]通化市农科院,海龙135007

出  处:《吉林农业科学》1997年第3期12-15,共4页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摘  要:本研究着重探讨了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中插秧形式对分蘖生产力的影响。设置了30cm×26.4cm、40cm×20cm和(50+30)cm×20cm三种不同插秧形式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密度条件下,30cm×26.4cm形式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40cm×20cm形式的单垄宽行有利于增加1穗粒数,(50+30)cm×20cm形式的双垄宽行有利于增加千粒重。因此,水稻超稀植栽培的插秧形式要考虑土壤肥力,即窄行稀植(如30cm×26.4cm)适于低肥力土壤,以便增加穗数;;宽行稀植适于肥力较高的土壤或增肥田,以便增加穗粒数或提高千粒重。

关 键 词:水稻 早熟品种 分蘖生产力 插秧形式 

分 类 号:S511.01[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