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眸子
出 处:《文史知识》2008年第9期4-11,共8页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摘 要:1956年,远在大洋彼岸的胡适听说新中国颁布《汉字简化方案》,连忙催人找来,仔细闯读后,十分称许。其实,此前已经有许多新文字方案在社会上流传。如果从戊戌维新算起,一百多年来,一直有简化汉字和文字改革的呼声;简化汉字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还曾经颁布过一个《简体字表(第一批)》,这应该是中国第一个由政府部门制订的方案,只是面世不到半年,就奉“暂缓推行”的“行政院令”而夭折。20世纪初,为什么众多仁人志士都在不同程度地呼吁文字改革和简化汉字?而1956年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简化字虽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对简化字的许多不同看法。本期这一组文章,既有对简化汉字历史的回顾,又有从汉字发展本身对简化字来源的分析,虽不尽全面系统.但希望能够帮助我们从客观的、历史的角度看待简化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