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强督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孔维萍[1] 阎小萍[1] 

机构地区:[1]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

出  处:《新中医》2008年第10期36-38,共3页New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科研重大项目(编号:03Ⅱ03)

摘  要: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补肾强督法治疗200例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股骨粗隆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降钙素(H-CT)、甲状旁腺激素(PTH)、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Ⅰ型胶原羧基端延长肽(CICP)、尿脱氧吡啶啉(DPD)、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BATH功能指数(BASFI)、病情活动指数(BASDAI)、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骨质疏松症疗效:显效60例,好转94例,无效46例,总有效率为77%。治疗后患者腰椎、股骨颈骨、Ward's三角区、股骨粗隆BMD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PTH、BGP、CICP、BAP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尿DPD、CTX值较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ESR、CRP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BASFI、BASDAI、颌柄距、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补肾强督法可以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密度,调节骨代谢及免疫水平,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疏松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关 键 词:强直性脊柱炎 补肾强督法 骨密度 骨代谢 中医疗法 

分 类 号:R593.23[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