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出 处:《科学通报》2008年第18期2153-2165,共13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批准号:KZCX2-YW-1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572035,40634023,40773013)资助
摘 要: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大陆碰撞过程中深俯冲陆壳的折返机制模型进行了简要评述,并以大别-苏鲁造山带为例,对大陆碰撞过程中俯冲陆壳内部在不同深度发生多层次地壳拆离解耦并呈多板片差异折返的关键证据进行概括.这些证据包括:(1)大别-苏鲁超高压带北侧分布的具有华南陆壳特征,部分经历过三叠纪变质的浅变质岩片,它们显示了陆壳俯冲开始阶段其上部地壳与下部基底岩石的解耦;(2)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带均由若干高压-超高压岩片组成,这些岩片由南至北变质程度逐步加深、峰期和退变质时代逐步变年轻;(3)苏北大陆科学钻探揭示了超高压变质带在垂向上也是由若干岩片组成,上部岩片具有高放射成因Pb,下部岩片具有低放射成因Pb,反映了俯冲陆壳在不同深度的解耦和折返.俯冲陆壳内部的拆离解耦和差异折返,主要是由于大陆地壳上、下不同部位岩石组成的差异导致的力学性质差异和壳内古断层带作为流体通道而被弱化的结果.该模型的建立,突破了陆壳整体俯冲与整体折返的传统模式,揭示了陆壳俯冲与洋壳俯冲的主要区别.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重要科学问题。
关 键 词:大陆俯冲 超高压变质 板片折返 地壳拆离 薄皮构造 大别-苏鲁
分 类 号:P541[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14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