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八言诗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晓红[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  处:《学术研究》2008年第9期140-146,共7页Academic Research

基  金:吴承学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体的基本理念"(项目编号:04BZW032);广东省重点科研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体学体系"(项目编号:03JDXM75001)的部分成果。

摘  要:八言诗汉代已有记载,西晋时佛经中有八言偈颂,北周庾信以八言制作乐府《角调曲》,其时的道教文献中也有协韵讽诵的八言歌章。然而在唐、宋、元、明的诗歌中,却罕见全章的八言诗作。清代翟灏有意识地创作八言等长句诗,亦未获得发展。这些仅存的八言作品,透露出文学史上发展八言诗的契机和尝试。由于八言句易折腰为两个四言句,兼之其偶数字句式韵律呆板和"七言以去、伤于太缓"、不便记诵的长句体弱点,在创作与接受上被逐渐淘汰。因此,中、晚唐时期七言诗体式艺术成熟后,八言等长句诗并没有发展起来,句字递增的齐言诗体演进之路走到尽头,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长短句词体的勃兴。

关 键 词:八言诗 八言偈颂 《角调曲》 翟灏 长句诗 

分 类 号:I206.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