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All A. AI-Taq
出 处:《国外石油动态》2008年第19期50-58,共9页Foreign Oil & Gas Information
摘 要:新型一元胺和二元胺化合物都是用十二烷胺和1,12-十二烷胺合成的,并用于评价在低碳钢中的酸性缓蚀剂。用重力法和电化学方法(线性极化曲线和Tafel曲线)研究这些化合物的缓蚀行为。失重实验是在1M HC1、温度为140°F下腐蚀6小时。为模拟酸化增产处理,用典型酸增产的浓度为4.1M和7.7M HC1(质量分数相当15%和28%)、温度为140°F,进行失重腐蚀2小时。研究了缓蚀剂类型和浓度、酸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M HC1溶液中,一元胺化合物对低碳钢缓蚀比同样条件下的二元胺有更好的缓蚀作用。这在50ppm的低缓蚀剂浓度下观察明显。Tafel曲线表明:全部受检测化合物的缓蚀机理包括简单反应场所的阻断。对于一元胺和二元胺的化合物,发现缓蚀剂缓蚀性能随着缓蚀剂浓度的上升而增加,随着酸浓度的上升而下降。引入芳香基和双键取代基的一元胺和二元胺化合物与原材料相比能提高缓蚀性能(十二烷胺和1,12-十二烷胺)。这是由于芳香基和双键中存在丌电子。在4.1M HC1中拥有三键和芳香族取代基的十二烷胺衍生物有良好的保护性。其中在7.7M HC1中三键的衍生物具有最好的保护性。结果前景好并且表明这类缓蚀剂在油气井酸化增产处理中具有极大的运用潜力。
关 键 词:缓蚀性能 二元胺 盐酸溶液 缓蚀剂 一元胺 胺化合物 极化曲线 增产处理
分 类 号:TG174.42[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TQ323.5[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8.1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