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肿瘤周围脑水肿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越[1,2] 方晴霞[2] 卢刚[2] 魏尔清[3]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药学院,杭州310013 [2]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310014 [3]浙江大学医学院,杭州310013

出  处:《医药导报》2008年第11期1352-1354,共3页Herald of Medicine

摘  要:目的考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PVBE)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79例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患者按使用药物的种类进行分组,地塞米松(DXM)组39例,给予DXM10mg,每天1次,静脉滴注3—4周;甲泼尼龙(MPD)组31例(包括14例按疗程治疗停药后再次出现严重PVBE的DXM组患者),给予MPD80~120mg,每天1次,静脉滴注,连续2周,停药3d后按上述剂量继续用药1-2周;ACTH组46例(包括按疗程治疗停药后再次出现严重PVBE的17例DXM组患者和6例MPD组患者),ACTH25U,qd,缓慢静脉滴注,连续2周,停药3d后按上述剂量继续用药1~2周。3组患者按上述方法治疗完成后激素用量逐渐递减,或根据患者主诉做相应调整,3个月内完全停药后随访〉1个月评价疗效。结果DXM组治疗前PVBE.水肿指数(EI)为3.3~4.9(3.17±1.39),治疗后头痛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但PVBE—EI增高至5.1~9.8(7.16±1.91);MPD组治疗前PVBE—EI为3.8~7.4(5.26±1.93),治疗后降至2.7~5.1(3.88±1.56,P〈0.05);ACTH组治疗前PVBE-EI为4.7—9.6(7.01±1.83),治疗后为1.1~2.9(2.07±0.62,P〈0.05)。两组间以及治疗前后PVBE—EI均差异有显著性。DXM组有效率为20.5%(8/39),分别有14例和17例患者在完全停药后1个月内再次出现严重脑水肿反应而接受MPD和ACTH治疗;MPD组有效率61.3%(19/31),但12例患者完全停药后再次出现严重脑水肿反应的时间较短,仅约2周;ACTH组有效率与MPD组相近,为67.4%(31/46),其中22例(47.8%)患者因病灶基本消失、局部软化灶形成或因水肿基本消退而无法测算PVBE—EI;有9例患者因停药后出现严重脑水肿反应而再次予以原剂量ACTH治疗,期间因出现明显ACTH药物依赖现象、柯兴征或无法耐受长期静脉注射而接

关 键 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 

分 类 号:R458[医药卫生—治疗学] R730.5[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