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选本与明清文学教育格局的转变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付琼[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1期172-177,共6页Social Science Front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7JA751002)

摘  要:明代七子所提倡的秦汉文与八股文在精神气质、文体样式和结构意脉上有很大区别,无法成为举业者用来学习的有效范本。这一文学追求和举业追求之间的疏离所造成的尴尬后果是:"古文妨业"的观念普遍流行;在此影响下,举业者虽然高谈秦汉,实际上却并不去读秦汉文。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及此后出现的20余种新的八大家选本,依靠自身"有资举业"的固有优势,有力地打通了时文与古文对立的文学教育格局,并将古文学习的入门路径由秦汉引向了唐宋。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就是在八大家选本所鼓荡的文学教育语境中形成并壮大起来的。

关 键 词:唐宋八大家选本 明清文学教育 秦汉文 唐宋文 

分 类 号:I206.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