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大庆油田公司研究院 [2]大庆石油学院
出 处:《国外油田工程》2008年第11期1-4,共4页Foreign Oilfield Engineering
摘 要:在致密裂缝性油藏中采用常规驱替方法(例如水驱)采油效果不好。在这种油藏中,必须依靠天然机理从储集岩基质中采油。在中东裂缝性碳酸盐岩中,基质一般是油湿或混合润湿的,并且只有重力泄油是可行的工艺。但是,渗透率通常较低(<0.01μm2),导致重力泄油采油量低,剩余油饱和度和/或毛细管滞留量高。EOR技术(例如注蒸汽和注混相气)具有提高气油重力泄油(GOGD)采油量和采收率的潜力。在浅裂缝性油藏中,能够向断裂体系中注蒸汽。蒸汽一接触较凉的基质将冷凝,在断裂体系中以稳定方式形成蒸汽前缘。加热基质使原油膨胀、降低黏度、产生气驱和气提效应。在较深油藏中,在混相条件下的GOGD成为一种选择。注入与油混相的气将导致原油膨胀,降低黏度,这两种机理提高了原油流度,因此提高了GOGD率。混相进一步增加了在高相对渗透率下的单相流动的效益,并且降低了界面张力,因此减小了再次渗吸效应并且提高了非均质油藏最终采收率。为了评价这些EOR方法的效益,采用模拟技术模拟了这些过程对GOGD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普通双重渗透率方法,当EOR技术应用于裂缝性油藏时,该方法能够预测出现的GOGD以及不同的相互作用过程。
关 键 词:裂缝性油藏 油气重力泄油 EOR 注蒸汽 注混相气
分 类 号:TE357.4[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57.44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