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屈学武[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出 处:《法学研究》2008年第6期112-126,共15页Chinese Journal of Law
摘 要:数字时代的诈骗犯罪多利用数字故障作案并可将数字终端——"机器"作为诈骗的对象;其诈骗标的除"财物"外还包括财产性利益。在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上,数字失误多为"法可容许的风险",并为危害结果的"条件"而非"原因",因而它不能阻却特定的危害行为与结果间的因果关系。个别场合,即便数字失误导致了"法不可容许的风险",也属"多因一果"——故意损害他人财产法益者仍应承担相应犯罪的刑事责任。考量诈骗犯罪的"占有目的"时,应以能够支配某标的物作为"占有"的构成要义;数字时代的诈骗犯多为"机会犯",据此,在适用刑法分则相关法条对其量刑之际,应同时适用刑法总则的特殊减轻处罚规定。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