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小鼠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在胚胎干细胞多能性评估中的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范勇[1,2,3] 佟曼[2,4] 赵春丽[2,3] 丁晨晖[2,3] 郝捷[2,4] 吕卓[2,4] 代相鹏[2,4] 海棠[2,4] 李雪梅[2,4] 姚汝强[2,4] 于洋[2,4] 李赞东[1] 王柳[2,3] ALICE Jouneau 周琪[2,3]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2]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北京100094 [3]中法胚胎干细胞生物学联合实验室,北京100101 [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5]INRA,UMR 1198,ENVA,CNRS,FRE 2857,Biologie du Développement et Reproduction,Jouy en Josas,F-78350,France

出  处:《科学通报》2008年第21期2596-2603,共8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0525040和30670229)资助项目

摘  要:治疗性克隆的安全性与风险性是阻碍治疗性克隆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受到社会伦理问题的限制,人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检测只能通过畸胎瘤的方式鉴定,与传统的小鼠生殖系嵌合鉴定方式不同.但是两种多能性检测方式之间的区别还不清楚.本研究利用遗传突变两性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作为核移植供体细胞,构建核移植胚胎,经过体外培养获得克隆囊胚,建立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系.对胚胎干细胞系的鉴定结果表明,两性小鼠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系表达所有小鼠胚胎干细胞系多能性及特异的分子标记,如碱性磷酸酶活性,Oct4,Nanog,SSEA-1等,干细胞注射到免疫缺陷小鼠(SCID)体内能够形成含有三胚层分化附属物的畸胎瘤组织,证明两性小鼠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系具有多能性.但通过囊胚注射的方式获得的二倍体嵌合小鼠经过交配不能获得生殖系嵌合的小鼠,因而两性小鼠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系并不具有全能性,说明体内形成三胚层分化附属物的畸胎瘤组织并不能替代传统的生殖系嵌合,提示在人治疗性克隆胚胎干细胞系多能性鉴定中,仍然需要更多、更严格的标准,进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治疗性克隆临床应用的风险性.

关 键 词:体细胞核移植 胚胎干细胞 治疗性克隆 两性小鼠 

分 类 号:R392.1[医药卫生—免疫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