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陶模艺术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魏跃进[1] 

机构地区:[1]开封大学工艺美术学院

出  处:《美术观察》2008年第12期116-116,共1页Art Observation

摘  要:宋代陶模源于民俗信仰中的“磨喝乐”。“磨喝乐”是佛教传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到唐、宋时期演化成“七夕节”时供奉的偶像。其民俗功能一是用于七夕“乞巧”,即祈佑儿童智巧;二是“宜男”,有多子多福,祈佑吉祥安乐之意。受宋代文化艺术多元化的影响并伴随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部分原来用于生产磨喝乐的工具——模范,经过形态与功能上的改进而逐渐演化为审美性、教化性、娱乐性强且传播面广的民俗玩具,并形成了一种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象。由此可见,外来文化必须善于适应本土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民俗观念,方能传播发展。

关 键 词:宋代文化 艺术多元化 文化传播 中国本土文化 价值 民俗信仰 商品经济 意识形态 

分 类 号:J527[艺术—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